新世代是什麽?對上一個世代的人而言,這有可能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新形式;但是,如果上世代的長輩也以同樣眼光來看待他們,想必也是一個讓長輩難以接受的新趨勢吧?重要的,並不是形式,而是形式背後的那一份人性,或是作爲人的那一份創作衝動、推動力的主要動力。90年代網路科技所帶來的新可能,加上20幾年來,在科技發展上的努力,藝術製作與創作都有極大的轉變。以前可能花上10年的業績,在現今社會,只需要1、2年時間就可以辦到了。這不但給年輕創作者們許多發聲的機會,也給他們更大的競爭壓力。他們的壓力來自自己,從創作水平到知名度,以致金錢上的成就,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去做他們認爲對的事。
臺灣新生代表演藝術工作者邱比以獨特的個人風格出發,也非常注重時尚,與主流文化挂鈎,能與新時代觀衆交流、對話,用新世代的美學,給觀衆們一個獨特的劇場經驗,畢竟他較年輕時曾與臺灣擊鼓團體優劇團學習,對劇場的語言頗有了解;加上,對不一樣的流行音樂有興趣,也讓他在流行文化環境裏,孕育出了新的劇場語言。
在網路社交媒體上,邱比的宣傳錄像、MV都備受喜愛,很多人都被他迥然不同的形象吸引,也對他的肢體語言給迷住;另外,邱比的個人照片,部落格的文字,以及他所進行的個人文字工作,都讓觀、聼衆們對他另眼相看,完全顛覆他們之前給邱比所建構的印象。
今年4月,我在香港藝穗會給邱比作了一次專題演講,主要是以國民注意研究爲主的哲學家Bendedict Anderson之《想象共同體》一書裏,一個關於語言與書寫為一個集合一個群體(國民)的概念,探視邱比在網絡社交媒體上,吸引觀、聼衆之現象(有如一個國家集合國民一樣),也側觀劇場是否能在網絡的社交媒體上傳輸猶如現場看劇場的那份張力。前者是邱比個人之行銷、宣傳所帶出來的新網絡社交群體之氣象。
Anderson認爲國家之概念是一個社會構造,一個被想象的個體;每個群體都是這樣形成的,主要形成的元素來自它們是如何被想象的。另外,這個想象之所以可成型,是因爲資本主義刊物的出產。當時,許多資本主義者都以國民的母語(或者是草根語言)出版文字。因爲這樣,國民都能讀懂文字,並產生共同的論述。
于此,當今社會廣泛使用的網絡社交媒體是否就是現代的資本主義刊物?許多人都被網絡社交媒體影響,網絡資訊塑造他們對人、事、物的看法與觀點。
網路為新媒體也不算新,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被運用,也是每一個都市人所不能缺的資訊來源,也是每個人都市人與他們溝通的主要工具。與其視它為工具,不如視它橋梁。這橋梁的功能又應該如何發展?未來的運用與溝通的特質將會何去何從呢?
Benedict Anderson 理論三大要素:群衆印象裏的群體認同、媒體所塑造出來的群體認同、溝通時所塑造出來的群衆認同。我們就在這三個概念中,開始與邱比對話:
一、在這個網路時代,你認爲應該如何與你的觀、聼眾保持劇場體驗之聯係?
二、在唱與吟之間,你是想給觀衆怎麽樣的體驗?
三、很多人認爲時尚只是一個生活方式。在你的專輯的宣傳裏,你都注重時尚,請你說說這個?
四、有些人可能認爲你的作品難懂,你會怎麽去應對?
五、很多人認爲你像神仙。這樣會不會給你與觀、聼眾製造疏離?
一、在這個網路時代,你認爲應該如何與你的觀、聼眾保持劇場體驗之聯係?
邱比:「劇場」一大特色是“有機的”。在網路時代,我的作品《魚王》、《我們》、《一個平凡人的晚年生活》在售票時,就已經開始了邱比風格的演出,我們將票價定高、在可容納多人的觀眾席位,將售票數減少到個位數。我的數位專輯不定時會全部重新編曲、更改符合時宜的視覺主題。以上是兩個簡例,一種保持鮮活引發好奇、另種保持張力、延續話題性。我認為這是很劇場式的。
二、在唱與吟之間,你是想給觀衆怎麽樣的體驗?
邱比:我喜歡聽平常聽不到的東西,我喜歡讓我的觀眾感覺自己正在接觸不可思議的藝術。所以在劇場中唸台詞,在專輯中唱歌,我都很注重語氣跟咬字。語言、歌唱能夠轉變成一種像是心跳的聲音。當文字不見的時候,豐富的訊息才傳遞得當。
三、很多人認爲時尚只是一個生活方式。在你的專輯的宣傳裏,你都注重時尚,請你說說這個?
邱比:喜歡時尚跟體育我認為都是尊重「現世」的一種體現。時尚不僅只是美而已,它記載著人們的欲望與文化。
四、有些人可能認爲你的作品難懂,你會怎麽去應對?
邱比:我不確定他們看的是不是我的作品?還是我的學生的作品(因為我們都使用相同的團體名)/ 作品艱澀、隱晦自古以來就討論不斷。當有人覺得難懂的時候,也有人覺得深深共鳴、感動。
五、很多人認爲你像神仙。這樣會不會給你與觀、聼眾製造疏離?
邱比:當我被形容成神仙這個詞時總是有褒有貶。在生活中,人們卻更常叫我拓荒者,或者愛冒險的、衝鋒陷陣的。如果請教那些認為我很仙的人,問他們:「你覺得邱比刺不刺激?」他們肯定改口不說我是神仙。他們會說我是部隊隊長、教官、商人、天才。人們總是喜歡用各種詞彙描述新興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