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rex Asia A Southeast Asian Online Magazine that informs intercultural processes in arts and culture.
  • 專題 | Features
    • 主題 | Focus
    • 人物 | Peoples
    • 作品 | Works
  • Essays in Asia | 亞洲藝聞
    • Reviews | 藝評
    • Curated Texts from Asia | 亞洲藝文
  • Academic | 論述
More Information
  • About Us
  • Subscribe Online Magazine
  • The Journal
  • Fellowship Programme
  • Contact
  • Southeast Asian Arts Community
  • Education
Scroll down
  • Education
  • The Theatrex Blog

我可以為你煮一杯咖啡嗎?| 梁文心

November 1, 2014 11:00 AM
Richard Chua
22040 Commentshttps%3A%2F%2Ftheatrex.asia%2Fsumleong%2F%E6%88%91%E5%8F%AF%E4%BB%A5%E7%82%BA%E4%BD%A0%E7%85%AE%E4%B8%80%E6%9D%AF%E5%92%96%E5%95%A1%E5%97%8E%EF%BC%9F%7C+%E6%A2%81%E6%96%87%E5%BF%832014-11-01+03%3A00%3A28Richard+Chuahttp%3A%2F%2Fwww.theatrex.asia%2F%3Fp%3D2204

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2014年11月是个传播马来西亚人故事的月份。Theatrex Asia与大马首个以华语进行的TEDx平台TEDxPetalingStreet一起联合出版了一个精致教育版位,窥探今年点子平台讲者们成功背后的”老师们”。

http://www.tedxpetalingstreet.com


梁文心

談談我的啓蒙老師。我認真回想,在咖啡路上還真沒有啓蒙的人,倒是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喜歡的作家陪伴走過,帶來一些改變和影響,於是成為了我現在的樣子。

請問:“我可以為你煮一杯咖啡嗎?”曾經,晃蕩在巴黎的街頭,我想對每一位經過身邊的人問這個問題。

咖啡的路上,有一段逃兵過程,逃避的過程曾經短暫停留在巴黎,早上做保姆,晚上買一瓶一歐元的紅酒配法國麵包,窩在小房間裡寫自己,難得停下腳步得以整理人生一半,問問自己的心,咖啡這件事,接下來做與不做?怎樣做?

巴黎有三女子讓我非去見見她們不可,其中一位是瑪格麗特莒哈絲,她是我千方百計以法文讀書的理由,每一回看翻譯文本,總覺得文字裡頭的她不可能寫出翻譯的意思,認真一點深究,就會發現破綻,於是開始慢慢查字典,也堅持讀法文版本,激發學習的本能。

記得某個清晨為了尋找莒哈絲之墓,居然在墳墓迷路,怎樣轉都無法找到莒哈絲的墓碑,雙手凍的不行時,低頭一看,自己就站在她的墓碑旁邊!當時的感覺好複雜,拿著地圖拼命要認路卻找不到,一低頭她就在眼前,一如讀她的作品,年輕時怎麼看似懂非懂,而今隨手翻閱數行就了然於心。

另一位女子是西蒙波娃,她書寫的《第二性》,一再強調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一直都是我面對性別歧視的一扇窗口,被提醒自己是一個女人的那種沮喪,無人能一起哭一起笑時,波娃的文字像是最忠實的朋友,一次又一次讓我可以回到人的本位自我思考,自我肯定,並相信自己就可以平等的對待自己。

最後一名女子,她是卡蜜兒,一位為了追求藝術與愛情最終以瘋狂告終的女孩;她是羅丹的學生,在許多的文字資料記載,她曾是羅丹重要的靈感來源,也是才華洋溢的藝術工作者,她對於羅丹的迷戀讓她完全迷失了,沒有辦法專注創作之餘,更因為第三者的身份得不到完整的愛與肯定,備受社會異樣的眼光與壓力下,失去了創作的能力;我到羅丹博物館好幾回,每一次都是跑進卡蜜兒作品的展示區,尋找她細膩的手法下的感動和力度,至於羅丹,他太霸道,在他的作品裡,已經有窒息的感覺。

她們三個人,陪我走過了年少時期,那是以書相伴;後來成為咖啡逃兵時,無處可逃,人在巴黎,她們仨再次陪伴我走出來,那是以生活痕跡、以作品力度、以思維模式、緊密相伴了。

徘徊在忘我境界的偏執 | 陳佩珊
亦师亦友,打破传统教育概念之学习

Theme by The WP Club. |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