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The Esplanade Co Ltd
(转载自台北艺术大学戏剧讲师于善禄个人新闻台 LULUSHARP)
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5日,周五,晚上7点半
地点:国家戏剧院
演出:表演工作坊《宝岛一村》
文:于善禄(台湾)
在观赏这出戏的过程当中,我有许多时刻都不是在看情节的铺陈或人物性格的塑造与转变,反倒是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眷村文化的剧场再现及其文化情感的历史成因,同时也在体验观察眷村文化创意产业的进行式。
戏的制作背景与集体即兴创作的结构手法,节目单以及两位明星级的制作人与导演(王伟忠、赖声川)在节目单、表演工作坊网站、王伟忠制作的电视节目、报章杂志等相关的专访及报导,已经非常多,甚至关於集体即兴创作的硕士论文也有好几本,有兴趣的人汇寻阅读并不是难事,我就此略过,或者往後有机会、有时间再来评论这几本论文的内容。
我虽然不是眷村子弟,但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总会接触到眷村子弟或相关的眷村文化,像是眷村的生活空间、食物料理、语言风格、青少年次文化等,总觉得和眷村文化没有距离太远。所以当我在看《宝岛一村》时,对於剧中的人文景象并不陌生,对我来说,眷村文化就像台湾二次战後社会的集体记忆(有点像是希腊神话与古希腊人之间的关系),看戏倘若是一趟历史心灵的体验旅程,《宝岛一村》用了三个小时让我快速地浏览了过去一甲子的台湾眷村生活文化史。
眷村是国共内战後所产生的特殊现象,一九四九年大批撤退来台的军人眷属,被国民政府暂时安置在这些生活区域,当初「暂时」、「临时」的生活空间变成了「此生」的家。《宝岛一村》对於眷村的空间、建筑,以及眷村子弟对於家乡的情感,有大篇幅的描绘,不论是来台初期的住房抽签、临时克难搭板而成的「98-1号房」,或者是该眷村街坊邻居所凝聚而成的社区人际情感,尤其是开放大陆探亲後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久别重逢或者是天人永隔,都能一次又一次唤起我对过去这三十多年台湾社会人情冷暖变迁的慨叹。
这戏在勾起或贩卖的应该还是一种对於旧日美好时光的怀旧感,王伟忠在幕启开宗明义就对观众这麽说了,这是他有一次在除夕夜和朋友谈起眷村拆除的感慨,所以这两年他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发挥其制作与媒体的力量,将旧日不远的眷村文化与情感记忆做成记录片、写成书籍、拍成电视连续剧、促成舞台剧等,推动以眷村文化创意的情感消费经济,中场休息时间,我特地到国家戏剧院的二楼走廊,边写上半场的看戏笔记,边听着一楼柜台不断传来眷村文化商品的叫卖声,待我笔记做完,探头一望,商品热卖的程度不凡,其所产生的边际效益,是许多观众连过去表演工作坊每套数百元的DVD,都一口气买了好几套,补足当初未能亲临现场观赏的遗憾,或者当做一种影像记忆的收藏。
充满空间文化与生活记忆一经拆除,常引发文化人与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因为香港天星码头的清拆而有了进念.廿面体的《东宫西宫:回到清朝》,因为中华商场的清拆而有了屏风表演班的《京戏启示录》、《女儿红》、《六义帮》,因为乐生院的清拆,在过去五年左右更衍生出许多的青年乐生文化行动。
人们总是对於过往的历史有种伤逝美感,这是某种浪漫的情感结构,王伟忠和表演工作坊的联手泡制《宝岛一村》,料理出极为成功的文化商品,加演场次不断,或许可以这麽说,2008年下半年最热卖的两张虚构门牌号码,一张是电影的「海角七号」,另一张则是「宝岛一村九十九号」(节目单的封面也贴上了这张门牌号码),衷心期望这个效应可以持续扩散下去。
我还感受到《宝岛一村》里对於族群相处融合的缅怀与期许。蓝绿撕裂台湾人的情感地图,在近二十年来越演越烈(也越演越裂),《宝岛一村》(或刻在中视播映的《光阴的故事》连续剧,故事年代背景设定在1980年初期,其制作人也是王伟忠)侧重多是「前蓝绿分裂」时期(第一幕1945-50< 、第二幕上半场1968-1972< 、第二幕下半场1972-1975),一直到第三幕才来到1987-2007年,而且重点放在返大陆老家探亲、海外重逢、宝岛一村清拆前的除夕晚会,眷村第三代、外籍新娘、外籍老公等新一代的台湾人,通通都在这一个联欢晚会的场合出现,呼应了第一幕的来台第一个大年夜聚会,来自各地的偏安人士,一起唱着抗战思乡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家乡的意义更为扩大了,家乡的意象在众人的心目中也更为清明,人生聚散无常,此时此刻当下活着,有情有义之处所,那就是家。
说到人生聚散无常,在这出戏里,也多有着墨,尤以李子康(黄仲昆饰)和冷如云(徐堰铃饰)为最,在那反共抗俄、两岸极度紧张对立的年代,飞官李子康所驾驶的飞机坠毁在靠近大陆的海面,却被宝岛一村的人士认定为投共、视为匪谍,半个世纪後,他却出现在吴将军(刘亮佐饰)做东的一场聚会上,和冷如云的会面简直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但那份心底最诚挚的深情依旧昨日。讽刺的是,两人的儿子周念康(时一修饰)去国多年,在美国当大学教授,从未返台,对冷如云来说,生命最爱的两个男人,都是出了门就没回来的遗憾,李子康的再度出现算是一点人生的补偿吧。
这是政治战乱所导致的离散,另外也有因为爱情观差异的分手与重逢,就是朱建国(那维勋饰)和赵丽文(胡婷婷饰)这一对青梅竹马,也是眷村第二代某种典型的情感模式,他们的爱情不被家人祝福,甚至也不被眷村里的街坊邻居看好,原本计划私奔的梦想,真到了节骨眼的那一刻,赵丽文却临阵退缩,或者说他们青涩的爱苗抵不过现实,只是双方想要走出眷村竹篱笆的心都是一样的,多年後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城巧遇,说是巧遇,其实一直都知道对方在哪里,身体跨出了眷村的竹篱笆,心里却还是揪在一起,但此时双方已各有所属,不过在我看来,却较李子康与冷如云的重逢少了点无奈与怅然,感动性也少了许多,毕竟朱建国和赵丽文是可以选择的自由恋爱,而李子康和冷如云却是被时局所冲刷。
除此之外,更有生死相隔的永别离散,剧中的两场死亡包括钱老奶奶(严艺文饰)和赵汉彬(屈中恒饰),前者留下制作天津包子的手艺给隔壁朱全(冯翊纲饰)在台湾所讨的媳妇陈秀蛾(万芳饰),让这道来自天津的美味继续流传在台湾,也象徵眷村子弟对於家乡的美味记忆;後者则在么儿赵台生(韦以丞饰)周岁时写了一封信,信在宝岛一村被清拆前的除夕才让赵台生读到,那是对下一代不再遭受流离颠沛的深深期许,希望一切平安,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赵汉彬他们家的住址是「宝岛一村九十九号」,可以理解成台湾是个宝岛,所有人都是同村人,长长久久,一切平安,这封信当然也是写给当代台湾人的。
《宝岛一村》里,眷村的文化记忆与历史情感再现於剧场的舞台上,剧中人的故事牵动着观众的情绪,或感动哽咽,或哄堂大笑,啼笑皆非,这百味杂陈,就是人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