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b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Macau S.A.R. Government
戴碧筠
第28屆澳門藝術節已於兩周前拉開帷幕,以法國哲學家米榭‧傅柯提出的「異托邦」為主題,撥開異質與否,其核心實為空間之探索。這個空間可以是創作的維度、體裁、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關係,也可以是對話、交流、延伸、延續的可能性。
從本屆澳門藝術節的節目單可見, “專題聚焦”、“新銳先鋒”兩大主板塊,由對異質空間的想像、與主流現實或對照,到虛實空間的交錯重疊、重辨,再回歸個人探問的軌跡,邀請的參節演出無不從人文關懷出發,貼近對人性的關注和理解。
開幕節目《樂舞之夜》創作團隊美國比爾.提.瓊斯現代舞團(Bill T. Jones/Arnie Zsane Company)便是以舞動生命、為爭取認同、以身體批判社會見稱,瓊斯本身更兼具少數黑人、同性戀及愛滋病帶原者等身份,他的作品除了高難度技巧外,更著重傳遞多元文化價值,講述個人故事進而引發觀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今次帶來澳門的另一作品《致侄子的信》就正正以編舞家自己的家庭故事出發,透過豐富多元的音樂及充滿張力的舞步,訴說街頭文化、暴力與移民問題。由石頭公社莫倩婷導演的《遷移者之歌》,以及閉幕節目《海鷗》,亦同樣地透過相異文化的空間,回望現實生活的種種,前者在滿有歷史意味的海事工房訴說一個又一個離鄉別井的遷移故事,從個人微觀到社會宏觀,翻開「遷移三部曲」的開首序章,後者則為契訶夫現實主義里程碑作品,是次由炙手可熱的中生代著名導演雅娜.羅斯(Yana Ross)執導重新改編成為現代版本,將故事由俄國移植冰島,在不斷進行的派對與遊戲之中,勾勒出現今世代男男女女的愛恨、挫敗、壓抑、疲憊與憤怒。改編自當代小說家陳忠實同名作品的《白鹿原》,更是以寫實細膩的風格,呈現黃土高原上白、鹿兩大家族滿口仁義背後的愛恨恩怨,將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與劇中人的荒誕人生,由陝西人民藝術劇院以陝西方語娓娓道來,深刻地刻劃傳統宗族倫理對人的影響。
而“新銳先鋒”以感官體驗出發,在虛實之間重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關係。《甲戌風災》由林婷婷執導,改編第11屆「澳門文學獎」陳鵬之得獎作品,將難以視覺化的文字空間、文學語言,加入聲音作為導航,引領觀眾回到1874年澳門史上最嚴重風災現場,揭露氹仔鄉紳、居民與葡人政府之間的角力,審視風災所暴露的人性,在聲景劇場當中創造全新感官體驗,聚焦由今人書寫的百年前歷史事件。而卓劇團作品《虛域》運用多媒體技術與現場投影、創造真假難分的網路空間,德國RIMINI PROTOKOLL體驗式環境劇場《聽你的.走我的》藉由耳機傳來的聲音及指令,率領觀眾穿梭大街小巷、探古遊今,驚喜以外也是一種對空間、環境的再辨。《革命偶像暴走騷》中,藝術家二階堂瞳子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在劇場中塑造超現實氛圍,藉著瘋狂的另類日本體驗,質問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崩垮的原因。